课件编号5841048

12.湖心亭看雪课件+朗读(27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4676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心亭,看雪,课件,朗读,27张,PPT
    (课件网) 12 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张岱 一、新课引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 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 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新课讲解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解 背景一: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17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背景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位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写作背景 二、新课讲解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间,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边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 二、新课讲解 崇祯 更定 更有此人 强饮 chóng zhēn gēng gèng qiǎ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ná 毳衣 雾凇沆砀 铺毡 拏 读准字音 二、新课讲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朗读课文 二、新课讲解 疏通文意 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都 消失 这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 一,全 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二、新课讲解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白云、远山和湖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一片,湖面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船中的二三个人影罢了。 第一段 二、新课讲解 疏通文意 第二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更,还。 三大杯酒。 白,古时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此地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新课讲解 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烧的酒滚沸,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