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4772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3《寓言二则:滥竽充数》语文S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5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文,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 cover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学习灵活运用成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成语。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来说明……)引出两千年前古人写的故事《滥竽充数》 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同学研究研究,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板书:结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