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55736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37491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人类,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学
    背景资料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 交流讨论 1.试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答案 山地多,耕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 2.“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答案 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 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入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3.说明发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答案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 影响:提高稻田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 章末总结 教材P92 活动 1.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1)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遭到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会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2)修水坝对整条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河流中的生物来说,割裂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来说,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来说,减少河流流量,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地下水水质变差等问题。(3)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环境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①如果生活在乡村,可能看到发展种植业时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采挖甘草、发菜和放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②如果生活在城市,可能看到工厂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可能感觉到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教材P93 读图思考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品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 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 教材P95 读图思考 1.发达国家多为环境污染问题,如美国加利福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