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57016

20《古代诗歌五首》(80张课件+音频共6份打包)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39113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五首,80张,课件,音频,6份,打包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3.品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广为传诵的原因。 学习目标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赋晌?萦埃?虼说巧霞槐甭(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朗读指导: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细读诗歌,思考问题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这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抒情的?用了什么手法? 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抒情的?“独”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置身于绵长的时间和广漠的宇宙空间内,感慨时间易逝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这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抒情的?用了什么手法?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惆怅和孤寂。 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对比手法 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抒情的?“独”有什么作用? 从空间之辽阔和广大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凉和孤独感。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悲凉孤寂的感情。 积累拓展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 白 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一代风流,灰飞烟灭 景色壮美,气象万千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导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