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58681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大作文应试要求、题型及技巧 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163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作文,应试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中考大作文应试常见问题分析 1、审题马虎,抓不住关键词 审题不注重抓关键词几乎成了应试写作的通病。不少同学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瞅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在应考前,有很多同学喜欢背范文,期望运气好,考试时能套用。但往往因为审题不清,结果是事与愿违。 中高考应试,一定要认真审题,拿到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琢,先找出关键词语,先做字面意思的详细解释,同时联想自己读过的文章,通过主题对照来找出引申涵义,联系生活实际找对应为人处事的现象和事例,然后下笔。 解决办法:掌握审题技巧,仔细研究题目,弄清题目要求和主题。 2、故事情节单调、事例单薄 就中考作文常见的文体形式来说,一般偏重于写以事明理的记叙性文章。就是要求学生重点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立身行事来传递主题思想、阐明生活道理、弘扬正能量。相对来说,高考作文则偏重于以事说理,重点通过引进社会或者生活现象来摆事实讲道理。 记叙文写作应试中常出现的问题是: 记叙文: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不够典型,不足以表达文章主题思想。 解决办法:应该学会处理人物和事件,要适当增加有角色担当的人物形象,让故事矛盾冲突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这样才能树立主人公形象,人物才能担当起表达主题的角色来。 可以读读《微型小说选刊》,仔细品品作者是如何通过巧妙处理人物和处理事件来表达文章的主题。有富裕时间,也可以读读小评论文章,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议论文:事例过于简单,难以承载主题思想;事例雷同,重复说理;事例陈旧,难以表达新意;事例杂乱,古今中外混用,文章内容显得跨度很大;主题不明,目的不清晰。 解决办法:多读读名家的小品文章,弄明白作者表情达意和遣词造句的技巧,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也可以读读报纸、听听广播,重点看看时评、书评、影评类文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多思考身边的人和事。 3、文章缺少细节 很多同学写文章就像是在记“流水账”,看似洋洋洒洒一大篇,实则平淡无味。大家忽视了使文章变得精彩的描写及其应用。一篇好文章,一定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吸引人,这离不开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环境气氛描写。 解决办法:牢记三大描写,掌握“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与间接结合”的描写方法,把握好故事情节,做到合情、合理、合规的描写,让文章情节活起来。 4、开头、结尾啰嗦 对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很多同学的处理很随意,从来不注重文章开头的“美观”,这点成了应试作文失分的关键点。 开头要么是胡乱引用或者排比“套路”,就是没有目的的兜圈子,扣不住主题,更做不到吸引读者。 结尾处理不够巧,只是简单重复,不会做主题升华,更难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 5、材料时效性差 根据十多年中考应试作文的教学发现,很多同学不注意对材料的梳理,更不会从材料中找新意,总是习惯于陈词滥调人云亦云,讲一些的冠冕堂皇的大道理。 一般情况,应试作文考核的主题都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是通过这样的主题文章写作,一方面了解这一届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是提醒大家该如何认知,做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 鉴于此,在应试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哪怕是所选的是陈旧事例,一定要注意时间上的巧妙处理,学会用新瓶装旧酒。 总之,应试作文都是考核学生做人、做事的认知与态度,一定要有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心态,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