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60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画龙点睛 3(语文a版)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2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画龙点睛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知识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识字卡、小黑板、教学挂图、灯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说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你们知道吗?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江南有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画的龙只要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画龙点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由学生对照课后生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圈记出生字新词,自由拼读识记。   2.由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归类巩固。   A.出示小黑板(会认字),小组内交流学会了什么字,会用字典查找哪个生字或会用哪个字组词造句等。   B.出示字卡(会写字。)辨形:左右结构的有“职、疑”,上下结构的有“官、简、墨”,半包围结构的有“迹”。指导写字。    三、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记事件。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龙点睛》。    二、读文解疑。   解决上节课的存疑: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三、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那件事,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述说要点,教师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朋友新房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墙上画龙———果然像真龙(点睛龙飞)    四、重点学习画龙点睛这件事,领会寓意。   1.张僧繇是怎样画龙的?在书上标记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研墨挥毫、画、笑笑、拿起笔、点上)(投影片演示。)   2.没点上眼睛的龙是怎样的 点上眼睛的龙又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体会人们在画家“画龙点睛”前后感情的变化。相机体会:半信半疑、四面八方、张牙舞爪、腾空而起。   4.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   ①设疑:为什么没有点上眼睛的龙没有飞走,点上眼睛的龙就飞上了天空?   ②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得出: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的地方或主要处用上一两句重要的、精辟的话语,点明中心,内容就会更加生动有力了。   ③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故事,还懂得了怎样使说话或写文章内容生动有力的道理。还有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拔苗助长等。同学们可以恰当地使用它们。相信学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说话或写文章一定会妙语连珠,一语惊人,中心突出,锦上添花。    五、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心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还有什么疑问吗?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商量商量。   1.学生自由质疑。例如:①既然第三件事情讲的是画龙点睛的故事,前面两件事情可以省略吗?(相机告诉学生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②张僧繇画的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