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62826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线与角第1节线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750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1节,认识
  • cover
第1节 线的认识 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抽象能力。 2.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3.在从实物原型抽象出“线”的活动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难点: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和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课件、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 1.教师演示: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远处。师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手电筒的光线了吗?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是什么线?你还在哪见到过这样的线呢? 2.出示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3.出示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设计意图: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教师演示、课件出示画面,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为下一步描述这三种线的特征做了铺垫。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师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纸一样,画出线段AB。 提问: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分别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出线段AB。 提问:如果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联系:三种线都是直的,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直线:没有端点,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有一定的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使学生感到自己就像科学家那样在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3.三种线的读法。 教师出示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图(1)中的线是线段,图(2)中的线是射线,图(3)中的线是直线。 我们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边读出三种线的名称边板书: 图(1)的线段读作:线段AB(或BA)。 图(2)的射线读作:射线AB。 图(3)的直线读作:直线AB(或BA)。 师强调: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师: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 4.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这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出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5.两点间的距离。 教师设计一个“小狗吃骨头”的情境(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细线摆出三条不同的路线,再将三条细线都拉直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两点间的线段比曲线和折线都要短。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规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与同学沟通、交流,汇报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点拨者、组织者。 6.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比眼力:比较下面两组线段一样长吗? (出示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4题中的两幅图) 师:同学们,你们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 根据学生估的结果,让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