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6288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运算律第5节乘法分配律教案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709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运算,5节
  • cover
第5节 乘法分配律 教材第56~58页的内容。 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1.投影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面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列式,再汇报,边说边板演。  3×10+5×10        (3+5)×10 =30+50 =8×10 =80(块) =80(块)  4×8+6×8  (4+6)×8 =32+48 =10×8 =80(块) =80(块) 3×10+5×10=(3+5)×10 4×8+6×8=(4+6)×8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 生2:我发现第一组中的第一个算式里的10出现了两次,而第二个算式里的10只出现了一次。 生3:我发现每组中的第一个算式没有小括号,第二个算式有小括号,运算顺序改变了。 ……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导入新课:是呀,今天遇到的这两组算式,和以往学的好像不太一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但它们之间似乎也有联系,得数都相同。这里面又有怎样的运算定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分配律》。 1.探索与猜想。 (1)根据你们的发现,能结合题意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说出算式:3×10+5×10是先求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分别有多少块,再相加就求出一共需要的瓷砖数量。算式:(3+5)×10,因为白色和蓝色瓷砖每行都有10块,所以可以先求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一共有几行,再乘每行10块,就求出一共的瓷砖数量了。 (2)引发思考:第二组算式,又该怎样解释呢? 指名试说第二组每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生1:左边墙上,每层4块,共8层,所以左边一共有4×8=(32)块瓷砖,右边墙上,每层6块,共8层,所以右边一共有6×8=(48)块瓷砖,左边加右边一共80块瓷砖。 生2:左边墙上,每层4块,右边墙上,每层6块,加在一起每层10块,一共8层,共贴瓷砖8×10=80(块)瓷砖。 师:通过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4×8+6×8=(4+6)×8。 (3)概括特点。 我们明白了以上两组算式的具体意义,那请说一说为什么数学家们会把这种运算定律起名叫“分配律”呢?你能通过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过程,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1:像例题中因为每行都有10块瓷砖,就把10分配出去,分配给括号里每个数。 生2:我们看第一个算式,因为都有×10,就可以把×10提出来,再把另外两个数相加。 …… 设计意图:此部分是难点,它不像前面学过的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那样易概括,易总结。所以,在本课中,从分析例题,列多种算式入手,通过学生观察发现,互相补充,在算式中找寻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分析题意中,找寻其存在规律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举例验证。 (1)通过观察上面两组算式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适用呢?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举出不同的算式来验证这一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举例验证的过程,是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对于学生识记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己举例验证利于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建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