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89504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修1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学案与检测

日期:2024-05-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360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专题,学案,课件,分离,微生物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 (1)化学组成: (2)含量: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3)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 (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作用: 纤维素C1酶、CX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原理: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分解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使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方法:刚果红染色法  三、实验流程 四、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 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 解析:选B 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因此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 解析:选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解析:选A 纤维素酶属于复合酶,至少包含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其中C1酶和CX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4.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项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纤维素酶 B.发酵产纤维素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解析:选A 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5.下列关于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 解析:选B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因此需要在稀释涂布平板之前进行,最后根据菌落的特征挑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  1.纤维素酶 (1)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 (2)纤维素酶作用的实验验证: 试管 1 2 滤纸条 1 cm×6 cm 1 cm×6 cm 缓冲液(pH=4.8) 10 mL 11 mL 纤维素酶(70~80 u/mL) 1 mL — 条件 将试管固定在50 mL的锥形瓶中,在揺床上以140 r/min的转速振荡反应1 h 结果 滤纸条被完全分解 滤纸条基本无变化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刚果红染色法 (1)原理: (2)染色方法: 方法一:培养基经涂布培养长出菌落→覆盖质量浓度为1 mg/mL的CR溶液10~15 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NaCl溶液倒掉NaCl溶液→出现透明圈。 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CR溶液→灭菌→按照每200 mL培养基加入1 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倒平板→接种后培养→出现透明圈。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 方法二 区别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