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91366

(公开课)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课件(19张PPT)+教案+学案+素材+教学反思+录课视频

日期:2024-05-0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66124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9张,录课,反思,教学,素材,学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反思 先观看“辽宁号”和潜水艇的视频,引出问题。然后以演示实验形式引入新课,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课。第一个实验:把装有硫酸铜的矿泉水瓶浸没水中,放开手后,观察到瓶子没有露出水面,也没有沉到烧杯的底部,告诉学生这种状态叫做悬浮;第二个实验:把一个小西红柿和一个较大桔子浸没有水中,放开手后,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再观察现象,观察到小西红柿下沉了,桔子上浮了,最后静止在水面,观察到的现象和猜想有一点出入,为什么呢?学生的答案是:因为桔子大,受到浮力,所以上浮,而小西红柿小,受到的浮力小,所以下沉;第三个实验:把刚才桔子和一个大芒果浸没水中,放开手后又会怎么样呢?吊起学生的胃口,他们又觉得大芒果会上浮,因为它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是,桔子还是上浮了,而大芒果却下沉了,这个现象又颠覆了他们的认识,物体的浮沉不只是由它们受到的浮力决定,而是由它们受到的浮力与它们本身的重力来决定。这样的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欲望。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受力分析,总结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大于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上浮。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小于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下沉。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等于物重G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 通过受力分析,以悬浮为例,推导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通过受力分析和密度的推导,总结出悬浮和漂浮的异同点。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演示实验由老师来完成外,其他全由学生按小组来完成,老师主导课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老师主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向,老师实现了一个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模糊走向精神,从浅层走向深层;老师设计的三个实验很精彩,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的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协作能力,也为第二课时讲轮船和潜水艇作铺垫。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有些学生他没有把黄豆放在盐水中,而是放在空瓶子里,黄豆也没人沉下去;第二:要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沉在水中,有些学生往瓶里装水,有些把铁钉装在瓶子里,瓶子也可以下沉;第三:要使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起来,只有五个小组做成功实验,都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受到的浮力。通过实验,学生分析改变浮力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受到的重力,二是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通过改变液体密度或改变物体的体积,都可以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这一环节,学生用了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第一:没有开篇语,上课直接播放视频。第二:在学生探究实验环节,没有考虑到橡皮泥吸水,导致一些小组把橡皮泥放到水中以后橡皮泥就有部分溶大水里,拿出来后没办法捏成船形,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及时提醒学生用所给小包装袋包着橡皮泥,然后再捏成船形。第三:就是白云区教研员所说的,在学生探究实验里,往瓶子里装水(装铁钉),重力改变,大于浮力,所以下沉,我没有去分析,这个过程重力和浮力都改变了,只是重力改变大于浮力,所以物体才下沉。在改变物体受到浮力的过程中,我没有强调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变。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课时1)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学习过程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 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