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96282

【备考2019】中考语文题型解析与技巧点拨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36037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专题,解题,古诗词,技巧,点拨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解题技巧 古诗词理解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6分。除熟练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诗文外,还应理解记忆,了解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直接法 用于直接考查诗词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方面的题目。此类题目问题明确,只要平时注重积累,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内容加以辨析,就能迅速作答。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1【201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6.D 7.D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同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跟踪训练】 1. 【2018?徐州卷】古诗词赏析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2018?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