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00222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六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58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六中,高二
  • cover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六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 定期朝见周天子 B. 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 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 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 A. 等级 B. 血缘 C. 嫡长子继承 D. 世袭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族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 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 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ī)母戊鼎”改名“后(hòu)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 内外服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礼记?礼运》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所以,“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地;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这说明(  ) A. 周代有严格的等级秩序 B. 社会秩序规范强调内在自省 C. 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D. 农业生产与礼仪思想相结合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 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 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 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 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布罗代尔说:“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两者对于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的共同点是(  ) A. 弘扬传统、树魂立根 B.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C. 精进学问、海纳百川 D. 以古为训、传承祖制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 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 从宗法制到分封制 《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根据材料信息表明(  ) 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④要加强君主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