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0118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105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小,人教
  • cover
比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2.过程性目标:通过找、数、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思考怎样记忆概念,培养学生创兴精神,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3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和“=”表示比较结果 教材分析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新教材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其中梨4个,桃子3个,香蕉2个,为主题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动画课件。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入手,引导他们去找、去数、去比,从而引出“〉”、“〈”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而对于大于,小于这两个概念会比较难把握,因此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图片和编口诀来记忆理解三种符号。真正的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学情分析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在学习“〉”、“〈”和“=”前,已经学过了比较。会一一对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和“=”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我用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名给给小猴摘鲜果引入,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不会分水果,让学生产生了急切想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通过课件图片鸬鹚张开的嘴图片处闪烁多次,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这几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齐天大圣孙悟空今天心情特别好,他腾云驾雾出去了,一会儿就摘些鲜果回来,现在准备分给刚出生的几只小猴,可是小猴不会分怎么办呢?聪明的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帮小猴分分水果。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揭示课题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的水果和小猴子的数量一样,有的水果比小猴的数量少,有的水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