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13902

第4章 第4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共29张PPT )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1713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4章,4节,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29张
  • cover
课件29张PPT。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19 世纪后半期,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干 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建立了光的波动图象, 但到了廿世纪初,人们为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又不得不将光当作微粒来处理。尤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的概念,建立了 的关系后,更使人认识到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东西。引言:半经典半量子的玻尔理论存在局限,看来是建立新理论的候了,但新理论是什么呢? 波动性--它能在空间表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 象,具有一定的波长、频率。光子波动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了法国Lous De Broglie的思考--世界真奇妙德布罗意觉得自然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但整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光的研究是否过多地注意到了它们的波动性;而对实物粒子(静止 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及由它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又是否把粒子的图象想得过多而忽略了它们的波的图象呢!1922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经再三思考,1924年,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量子论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 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而且一切实物粒子 也具有二象性。二、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波 1、德布罗意假设 事实上德布罗意提出以上想法后,也没有被大家接受, 直到他的导师朗之万将其论文的复制品交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称赞他“揭开 了大幕的一角”才引起学术界的 重视,并研究如何从实验上去验证。从经典物理看来,简直是荒谬和不可思议,看来 提出这种想法没有一定的气魄是不行的。德布罗 意回忆说:“我当时只不过是一种想法,不过尚 没有诞生,而且觉得这种想法不敢讲出去”。但什么是德布罗意波呢?--不到火候不揭锅!注意:这一假设建立了对实物粒子的一种新的图象,这种图象既允许它.表现微粒性,又允许它表现出波动性。这种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波”。1、光子的波粒二象性2、德布罗意波粒子性波动性(具有能量)(具有频率)(具有动量)光子的波动性二者通过 h来联系推广: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质量为m的粒子,以速度v运动时,不但具有粒子的性质,也具有波动的性质;粒子性波动性二者通过h来联系a、在 时,考虑相对论b、在 时3、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注意:对实物粒子,v是指粒子的速度(群速)故不存在v=??的关系。加速电势差为 U,则书中公式: 可获得电子在不同电压下的波长的单位为eV与x射线的波长相当 三 、德布罗意的实验验证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1923年Clnton Davisson发表了慢电子从铂片反射的角分布 实验情况,他发现弹性反射电子束强度在某些角度出现了 极大值。玻恩(Born)认为是一种干涉现象,可能与德布 罗意波有关,这引起了戴维逊和革末(Lester Germer)继 续对慢电子在镍单晶表面散射进行研究。实验装置:Ma=0.215nmd=0.0908nm电流出现了周期性变化实验结果:实验解释:将电子看成波,其波长为德布罗意波长:既然是波,电流出现最大值时正好满足布喇格 公式:即:实验装置:显然将电 子看成微 粒无法解 释。M1927 年汤姆逊(G·P·Thomson)以600伏慢电子 (?=0.5?)射向铝箔,也得到了像X射线衍射一 样的衍射,再次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1937年戴维逊与GP汤姆逊共获当年诺贝尔奖(G·P·Thomson为电子发现人J·J·Thmson的儿子)尔后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的衍射2)电子双缝实验1961年琼森(Claus J?nsson)将一束电子加速 到50Kev,让其通过一缝宽为a=0.5?10-6m,间 隔为d=2.0?10-6m的双缝,当电子撞击荧光屏时, 发现了类似于双缝衍射的实验结果.大量电子一次性的行为电子双缝实验--一个电子多次重复性行为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1993年克罗米(M·F·Corrie)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 镜技术,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 7.13nm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