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3217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4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
  • cover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与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对比阅读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内容理解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原句 )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四、【对比阅读7篇】 (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B 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