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53982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74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
  • cover
吕梁育星中学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三)试题 高二语文(江苏版)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里写在答题卡上) 2019.6.13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我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文献收藏的大国,一向以人文荟萃、典籍浩繁著称于世。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献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之魂,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正是今天及未来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与理论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自信写入党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全新拓展和深化,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和升华。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却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这一根本和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早已有学者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非偶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倒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无产阶级精神既有高于我们习俗之处,同时又和我们的固有精神初不相远,中国人很容易学得来。”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这使得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谈及文化自信,就是希望建立一种 “超越民族国家博彝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总结与传承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历史土大多朝代对全国的书籍都进行过大规模和全面的整理,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展示的就是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壮观成果。这些群书目录及书志,使得中国古代的书籍像一支军队般整齐有序又蔚为壮观,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存于海内外的大量古籍。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当前,我们对中华典籍的现代保护与整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让留存于中华古籍中的理念、技术、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现代技术的梳理与转化,回答当代问题,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 (选自谷敏《中华典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学习时报》2018年8月3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成为古代文献收藏大国。 B.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识。 C.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 D.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指出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重大。 B.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话意在表明中华传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