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7077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件 (共23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8024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17课,明朝
  • cover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政治腐败 表现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我承认我是个好木匠,不是个好皇帝. 表现2.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宦官专权 刘瑾 魏忠贤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东林党争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动,经历了神宗万历、熹宗天启和思宗崇祯三朝,长达半个世纪。 表现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史料研读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一 材料二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明《流民图》局部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材料1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陕北大旱,饥民遍野,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李自成率领农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