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76743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622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
  • cover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与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形象地   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猜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_应改为_____ ②_____应改为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潜伏()②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 中的“太元"、 “元丰六年”中的“元丰”, 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 “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共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3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3分)    第二部分 (5~20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6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