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98185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64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物质,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 cover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的第4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水的组成,水的浮力后,对水的化学特性的首次学习。又为接下来学习溶解部分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包括: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认识;悬浊液、乳浊液的认识;溶液的特性三部分。知识点由浅入深,复合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内容接近生活。教材事例源于生活,教学实验来自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是八上的学生。经过七年级及小学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能细心观察实验,描述出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水的溶解性,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能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进一步的教学相对容易。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乳浊液、悬浊液,学生已经有一定感性认识,并知道了用汽油洗涤圆珠笔颜色等生活常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3)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 难点:(1)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的区分,并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2)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会区分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并晓得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过程与方法 在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的辨别实验过程中,掌握严谨的操作技术,并能用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区分溶液 、乳浊液、悬浊液。 通过实验,发现水是很好的溶剂,但部分物质不溶于水却溶于其他溶剂里,体会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如:用汽油洗涤衣服上圆珠笔颜色,感受溶剂除了水以外外还有汽油、酒精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讲授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实验法,感受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法,变演示变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课堂过程中学生合作交流,体会科学实验的趣味性。课堂渗透过程评价和形成评价,即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教学准备】 糖 高锰酸钾 碘 水 盐 色拉油 【教学过程】 尝一尝 拿一杯热水,加入适量糖,制成糖水,请同学品尝。让学生说出感受,并提问:“糖去了哪里?水又怎么变甜了?”———糖被水溶解了 引出新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试一试 给出:高锰酸钾晶体、水、碘、酒精 让学生尝试将高锰酸钾、碘溶于水,与酒精中。 学生会发现高锰酸钾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碘溶于酒精,不溶于水中。 总结出: (1)像砂糖、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灯)称为溶剂。 (3)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叫溶液。 (4)不同的溶质溶于不同的溶剂中 思考与讨论 让学观看书本P21例举第1题,生活中使用过的溶液,感受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是溶液,看似单一,其实饱含了溶剂和溶质,且不止一种溶质。 让学生思考:(1)酒精能溶于水,酒精是溶质吗? (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喝水中溶解了说明物质? 加深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概念的理解。 动一动 P21活动2,将酒精滴入水中以及观察碳酸饮料中溶有的气体。 固体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质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但是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比如衣服上的笔迹,可以用汽油溶解。 向学生举例:用汽油洗涤衣服上圆珠笔颜色,而水不能洗掉。结合活动一的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高锰酸钾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碘溶于酒精,不溶于水中。让学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