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00510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实录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79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有的,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实录
  • cover
27* 有 的 人———纪念鲁迅有感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节,指名练习第二节,自由完成第三到七节。)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