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02858

6.24.2河中石兽(同步课件+练习)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743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24.2,中石,同步,课件,练习
    慕课联盟微课配套测试题 课题 河中石兽 编号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学期 七年级上学期 教师 章节 6.24.2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 分析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归纳文言字词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B.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像老水手的说法一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D.可据理臆断欤?(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下面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转转不已 B.尔辈不能究物理 C.但知其一 D.可据理臆断欤 6、讲学家是一个学识渊博、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人。( ) 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是因为他常年在河边劳动,熟悉河中事物的特性。( ) 文中两次写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的含义是一样的。( ) 9、本文的结论以议论的方式告诉我们不要做空头理论家。( ) 下列对四种方法出现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位寺僧在原地水中去寻找石兽,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水和石兽的关系。 B.第二位寺僧到下游去寻找石兽是因为他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C.讲学家认为石兽在原地沙下是考虑到了水、沙、石兽三者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D.老河兵在上游寻找石兽是因为他懂得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答案: C 考点:正确理解重点文言实词。 解析:“颠”在这里是通假字,应解释为荒唐、疯狂。 D 考点:正确理解重点文言虚词。 解析: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C 考点:正确理解重点句子。 解析:B项应该翻译为“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 考点:正确理解重点文言实词。 解析:A项“已”的古义是停止,今义是已经;B项“物理”的古义是事物的道理,今义是一门学科;C项“但”的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D项“臆断”古今义都表示主观猜测判断。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第一次是讲学家的笑,他嘲笑得是寺僧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第二次是老河兵的笑,他嘲笑得是讲学家的主观臆断。 √ 考点:正确把握文章中心。 解析:文章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C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讲学家确实考虑到了水、沙、石兽三者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其没有实践经验,所以这个方法并不能寻找到石兽。 课件31张PPT。河 中 石 兽授课:子墨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703010201R720624XYP 学习目标1、分析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