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05315

1.1 二次函数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62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 cover
1.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用类比思想学习二次函数知识. 2.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3.认识到二次函数来源于实际生活,感受到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对于“函数”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 (学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2.那么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能把学过的函数回忆一下吗?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从上面的几种函数来看,每一种函数都有一般的形式,那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究竟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新知学习 观察思考: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情境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圆的面积y(cm2)与圆的半径x(cm). (2)王先生存入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答案:(1)y=πx2; (2)y=20000(1+x)2=20000x2+40000x+20000. 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先独立探究,尝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3.上述关系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三个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观察时应注意: (1)学生能否找出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函数. (2)学生能否归纳出三个函数的共同特点:经化简后都具有y=ax2+bx+c的形式(a,b,c是常数,a≠0). 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 (1)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化简后都具有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形式. (2)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三、新知应用 典例探究: 【例】如图,矩形ABCD中,AB=6,BC=12,E是AB上一点,E不与A,B重合,F是BC上一点,F不与B,C重合,且BF=2BE,若设BE=x,△DEF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用x的代数式表示AE,BF,CF的长,再利用△DEF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依次减去△ADE,△BEF,△CDF的面积这一等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解】∵BE=x,∴AE=6-x,BF=2x,CF=12-2x.∵S△DEF=S矩形ABCD-S△ADE-S△BEF-S△CDF,∴S=12×6-×12(6-x)-·x·2x-×6(12-2x)=-x2+12x.由题意,得解得0<x<6,即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6. 综上,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x2+12x(0<x<6). 四、巩固新知 尝试完成下面各题. 1.若y=(a-3)x2-2x+5是二次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_a≠3__.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 cm,则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条对角线的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S=x(26-x)(0<x<26)__. 3.一台机器原价40万元,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那么连续两次降价后的价格y(万元)为( C ) A.y=40(1-x)       B.y=40(1-x2) C.y=40(1-x)2 D.y=40(1+x)2 4.若y=(m+2)xm2+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常数m的值为( A ) A.1   B.2   C.-2   D.1或-2 五、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函数?这些函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怎样的?对a,b,c有什么条件限制? 3.谈一谈你的收获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资料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