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20220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案+ 课件14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1066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西夏,北宋,并立,教案,课件
    课件14张PPT。 应知大汗居其名曰汗八里之契丹都城……在此城中有其大宫殿…宫顶甚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 契丹地方之人…酿造米酒,置不少好香料于其中,其味之佳,非其他诸酒所可及。盖其不仅味佳 ,而且色清爽目。 ———《马可·波罗行纪》 航海家 哥伦布《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说一说《契丹人引马图》契丹鸡冠壶图说历史契丹文字契丹货币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买牛契约西夏铜牌图说历史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填一填北宋 赵匡胤 960年东 京一、契丹族与党项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燕云十六州 “辽与北宋和战简况”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晚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辽攻宋,澶( chán)州之战与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内容: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和银十万两,以为“助军旅之资”;…双方交界处的城池和边防设施可依旧保存修葺,但不得增修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 què)场,开展互市贸易… ———卜宪群《中国通史》 有学者认为:“澶渊之盟是北宋对辽屈辱外交的开端,虽然换来了和平,却后患无穷。”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合作探究 辽大明塔建于1092年,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全高80.22米,基部每面宽14米,周长112米,是我国第三大高塔,也是现今保存最好、体积最大的一座古塔。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位于内蒙古宁城的辽大明塔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材料一 庆历和盟(1044年西夏与北宋的和约):宋朝承认西夏的实际地位,而元昊以“夏国主”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银、茶、绢帛共二十五万五千,并恢复双方边境的榷场。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庆历六年(1046年)重开榷场……保安军、镇戎军榷场各市马200匹,博买羊1万只。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榆林窟 西夏打铁图 “青萍拔鞘堂生风”“试人一缕立禠魄” ———晁补之为苏东坡所获西夏刀剑作诗 “钦宗忠之,慰劳甚厚,解所佩夏国宝剑以赐。” ———王朝清《挥尘后录》 鲜演大师墓碑刻文:“高丽外邦,僧统倾向,大辽中国,师徒翘首。” ———盖之庸《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 (辽)道宗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洪浩《松漠纪闻》 四、辽、西夏与“中国”查阅资料,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并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演变过程。 学习延伸同学们再见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实录课文本 课程内容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教学目标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识读《宋辽西夏形势图》,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与交融,它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二课,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北宋时,中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而政权的并立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本课上承北宋的政治,下启金与南宋的对峙,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为“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