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26146

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51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节,空气,氧气,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氧气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六、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不同的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充分利用视频展示台、分组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用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滴瓶、打火机、坩埚钳、镊子、烧杯;牙签、硫、木炭、石灰水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引入课题 【问题讨论】:假如你去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课题。 【追问】:健康的人长时间地吸入纯氧对身体是否有益? 【课件展示】:卡片资料――人吸入氧气后,体内进行的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能够不断地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的热量过多,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板书】:课题2? 氧气 讨论、交流、发言。 ???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