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34403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2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 cover
13.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活动一:做一做 问题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如教材图13.3.2),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剪纸、观察.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二:画一画 除了剪纸的方法,还可以怎样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基础上给出画图的方法,并画出图形.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问题 (1)活动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动手折纸,观察、找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再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三:设问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如何证明? (4)受性质1证明的启发,你能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 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对称性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法. 学生证明,教师板书过程. 学生模仿证明性质2. 活动四:性质的应用 问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 (2)在△ABC中,AB=AC,∠BAC=90°,AD是BC边上的高,则∠BAD=_____,BD=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的度数.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2). 【展示点评】注意题目中只有边之间关系,要求角的度数,因此考虑应用“等边对等角”. 【针对训练】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6°,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_____. (3)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它们为我们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互相垂直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讨论探究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 (2)利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中哪些线段相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三线合一”的性质理解不透彻,书写不规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