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35810

【备考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1687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战争,侵华,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备考,复习
  • cover
第三册 中国近代史 第 11 讲: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表述 ①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上P16—18)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八上P20—22) 近年深圳中考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考查点 2017年 选择 2 《马关条约》 2016年 选择 2 民族英雄邓世昌 2014年 选择 2 甲午战争爆发 时政联系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历史教训;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未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深圳考什么?--考情通览 考点全解 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上P16—18) 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制订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计划,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时间:1894年———1895年。 3.主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爱国将领邓世昌与致远舰官兵全部壮烈殉国;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辽东战役:黄海大战后,日军海陆两路进攻辽东,侵占了辽东半岛,并在旅顺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接着日军又夹击北洋舰队基地———山东威海卫,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巧记法】甲午战争开始的时间1894年可谐音为“一拔就死”。 考点二:《马关条约》。(八上P17—18) 1.签订时间:1895年4月。 2.内容及危害: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 ④增辟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巧记法】《马关条约》内容可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分”即分割,指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或简记为“割、赔、开、厂”。 考点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上P20—21) 1.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时间:1900年———1901年。 4.统帅:先是英国人西摩尔,后是德国人瓦德西。 5.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6.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沿运河进犯北京。攻占北京后,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7.结果:中国战败,慈禧太后派人向列强求和,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巧记法】“八国联军”可以编为:“奥匈帝国,饿(俄)得(德)没(美)法,依(意)靠英日” 考点四:《辛丑条约》。(八上P21—22) 1.签订时间: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严重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关税自主权被破坏,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②政治: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巧记法】《辛丑条约》内容“前进宾馆”:前--“钱”是清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