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37750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共27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4137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课,古代诗歌
  • cover
课件27张PPT。咏物言志《望岳》杜甫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作者简介诗歌朗诵拓展延伸写作背景品味鉴赏课后作业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年时,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年。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 1、夫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2、如何:怎么样。 3、未:没有 4、了:完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望不尽它那青翠的山色。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望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 这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注释: 1、造化:大自然。 2、钟:聚集。 3、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阴阳:山南山北 5、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翻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 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 “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注释: 荡:荡漾。 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翻译: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遥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赏析“入”字的妙处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形象地写出了黄昏时“归鸟”投林的景象。 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注释: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绝顶:最高峰。 翻译: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时将会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