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39692

13.2 第2课时 比热容的计算(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152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2,2课时,比热,计算,要点,讲解
  • cover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计算 要 点 讲 解 要点 比热容的计算 由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可以变形得出物质的吸热和放热公式。 1. 吸热公式:Q吸=cm(t2-t1) 式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1表示物体的初温度,t2表示物体的末温度,t2-t1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有时可用Δt表示,此时吸热公式可写成Q吸=cmΔt。 2. 放热公式:Q放=cm(t1-t2) 式中c、m、t1、t2的含义不变,t1-t2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有时可用Δt表示,此时放热公式可写成Q放=cmΔt。 3. 热量计算的一般式:Q=cmΔt,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和物体的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 4. Q吸与Q放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比热容c的单位是J/(kg·℃),质量m的单位是kg,温度t(t2或t1或Δt)的单位是℃,热量Q的单位是J,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5. 在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 (3)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吸放热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例如,冰熔化为水的过程中需吸热,此时冰的温度(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4)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5)研究表明,同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时,最后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我们就说达到了热平衡,此时有Q放=Q吸。 经典例题1 要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需供给的热量为Q吸=cm(t2-t1)=4.2×103J/(kg·℃)×2kg×(100℃-20℃)=6.72×105J。 变式1:给质量为3kg、温度为35℃的铝块加热,当铝块的温度升高80℃时,铝块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铝=0.88×103J/(kg·℃)] 解析:要注意铝块升高的温度为Δt=80℃。 解:铝块吸收的热量为:Q吸=c铝mΔt=0.88×103J/(kg·℃)×3kg×80℃=2.112×105J。 变式2:质量为3kg的某种金属块,温度由20℃升高到100℃时,吸收的热量为2.112×105J,求这种金属的比热容。 解:由Q=cmΔt得c===0.88×103J/(kg·℃)。 点拨:在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时,首先要分清物体的初、末状态。 易错易混警示 热量的计算 在热量计算中常出现单位不统一,Δt的含义不清楚,不能区分“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几种不同的说法。要注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及温度的改变有关,分析热量的变化时应兼顾三者。另外,注意温度的改变不是初温度,也不是末温度,而是两者的差值。再就是有些热量计算中易忽略容器吸收的热量。 经典例题2 1kg、0℃的水温度升高到10℃时吸收的热量为Q1,1kg、80℃的水温度升高到90℃时吸收的热量为Q2,比较Q1和Q2可得(   ) A. Q1=Q2   B. Q1>Q2 C. Q1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