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45980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54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 cover
《桃花源记》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常考知识点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文章中心概括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写作特点 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本篇一个特点。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便要还家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②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④ 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⑤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⑥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⑦缘溪行 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⑧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⑨后遂无问津者 古义:渡口,这里指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②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③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④向:寻向所志(以前) 眈眈相向(对着)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处处志之 志:原意为标记,文中指做标记。 ②无人问津 津:原意为渡口,文中意为探求途径。 (5)成语积累 ①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安乐美好的地方。 ②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③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④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只花儿凋谢的暮春。 (6)重要句子翻译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林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⑤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译文:(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⑥不复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