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和单元名称: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3比较韧性 课时:1 总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上课教师 课题名称 3比较韧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科学词汇:柔性、韧性 (二)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核心价值观: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循环使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具:1.一套宽度、厚度(1毫米左右)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 4. 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一、哪种材料更韧 1.故事导入 有两个人要到河边去挑水,他们用同样大的桶去挑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拿了一根塑料扁担去挑水,另一个拿了一根木头扁担去挑水。请你猜猜哪位先把水挑到? 为什么? 总结: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2.比较柔韧 课件出示六件物品:雨衣、电线外包皮、水管、铁扒、木箱子、锅铲。这些物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呢?你有什么看法? 如何来比较他们的柔韧,要有数据才能更信服。怎么比较? 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1页。 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 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伸出桌面长度 木条 金属条 塑料条 1厘米 5厘米 10厘米 15厘米 3.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 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 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 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 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二、认识塑料 1.塑料的优点 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 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 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板书) 补充优点:看老师演示断了的牙刷柄用火烤一烤然后重新接回,过片刻牙刷就牢固了。(特点:易燃烧重新塑形) 2.塑料的循环使用 (1)塑料循环使用方法 老师演示的塑料可以看成是简易的塑料重新加工,可以吗?想了解塑料的强大的特异功能吗? 请学生看书本第53页。塑料的循环使用。 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2)认识循环使用标志 课件出示循环使用标志,并列出循环使用的商品,找找你带来到瓶子上是否找到了循环使用的标志? (3)学了塑料循环使用以及认识标志之后,你认为自己该做些什么? 3.塑料的缺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使用塑料制品,对不对?(老师说话语气不要太肯定也不要太否定) (生对教师的说法有争议,他们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引出塑料的缺点) 总结塑料的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污染环境 听故事 思考猜测结果 明确: 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小组活动 观察六件物品,分辨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小组讨论,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组讨论比较它们柔韧性的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分步进行小组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