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52591

【解析版】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10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金卷,转型,会的,中国,近代
  • cover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2.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 A.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 B.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 C.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 D.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3.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 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4.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这表明 A.两国交往将遵循国际准则 B.两国对近代外交均缺乏了解 C.日本迈出侵略中国第一步 D.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提高 5.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 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 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B.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8.《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作者是曾任中国驻日参赞的黄遵宪。该书早在1887年即写成,但直到1895年才由广州民间书局羊城富文斋印行。此书出版后立即洛阳纸贵,风行天下。这一现象说明 A.民间出版机构善于把握市场 B.民族危机推动传统思想松动 C.时代赋予民族资本主义良机 D.甲午战争沉重打击清廷统治 9.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 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