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①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②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①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②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各种物品都由各种材料做成。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材料呢? 学生回答:金属、木头、塑料等等。 教师引导:并且我们还知道,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吸水性、硬度、韧性各不相同,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材料的另一种特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科学这一神圣的殿堂,难免有些兴奋,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所学,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 新 课 讲 授 一、探究材料的沉浮 材料:尺子、回形针、钉子、七巧板、年轮片、筷子 认识物体的材料,将相同材料物品分类摆放 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头等等。 师生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将这些材料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探究活动—实验环节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请将物品轻轻地放入水中 请将所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做完实验,把物品放入袋子里,保持桌面的整洁 记录表如下: 物品 回形针 七巧板 筷子 钉子 尺子 年轮片 材料 你看到的现象 汇报交流 注:如果学生回答了很多与物体的沉浮无关的内容,教师要进行充分引导。 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研究的是老师带来的一些物品的沉浮情况,接下来我们把研究深入到大家的身边,观察大家今天带来物品的沉浮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取出自己搜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 学生汇报。教师特别指出:纸片是比较特殊的材料,一开始它是浮的,但是吸水后它就会沉下去。 讨论交流,归纳发现 教师提问:做了这么多物品的沉浮实验后,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物体的沉浮跟什么有关系呢 (说明:考虑到学生也许会提出,跟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课前也准备了天平秤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像铁、铝、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样的材料,在水中容易浮。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 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在生活当中,物体的沉浮的性质应用广泛,激励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沉与浮? (课件展示几张关于“物体沉浮”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如:木船、浮标、救生衣、救生圈)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研究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可以研究自己准备的东西。这一环节更大的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知识。 三年级学生在分析结果,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不能完整得出“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这一结论,教师需要充分引导 探究物体的沉浮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使学生感觉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附录: 学生记录表 第 组 记录表一: 物 品 回形针 七巧板 筷子 钉子 尺子 年轮片 材料 ? ? ? ? ? ? 你看到的现象 ? ? ? ? ? ? 记录表:2 物 品 例如: 铅笔 材料 ? ? ? ? ? ? 你看到的现象 ? ? ? ? ? ?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记录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