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56619

3.11.1短文二篇之答谢中书书(同步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33900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1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同步
  • cover
课件22张PPT。答谢中书书[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711010201R81031001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陶弘景及写作背景理清课文内容探究文章写作特色了解作者陶弘景及写作背景壹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山中宰相”之誉,南朝梁时思想家、医学家。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背景资料 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梳理课文内容贰答谢中书书 这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谈论、赞叹。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耸的山峰。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高山、白云、流水三种风物,意境清新。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名词作动词,辉映。全,都。长久存在。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从高处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象。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清晨的薄雾。消散。此起彼伏。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由写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通过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说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具体含义。“猿鸟乱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指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这里实在是人间的天堂啊。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这种奇丽景色中了。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没有。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带有自豪之感,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答谢中书书归纳总结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具体描绘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沉醉山水 愉悦得意两岸石壁青林翠竹静晓雾歇,猿鸟鸣夕日颓,沉鳞跃动感慨收束: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探究文章写作特色叁写作特色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将其再现,激起了读者的审美兴致,从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的意境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山水相映之美,这里“高峰入云”,而山下“清流见底”,峰高水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景象绚丽动人;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时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1)优美的意境写作特色 本文虽是短文,可是作者构思精巧,将全文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