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56795

6.25.3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同步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2966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25.3,诗词,五首,雁门,太守,同步
  • cover
课件20张PPT。雁门太守行[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1010201R81062403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余尔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李贺及写作背景壹理清诗歌内容贰探究诗歌写作特色叁了解作者李贺及写作背景壹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其诗对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加以揭露、讽刺,也表现出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艺术上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昌谷集》。背景资料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卷网-1977年版)。诗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中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河北藩镇为祸尤烈。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梳理诗歌内容贰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太阳光,如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战事。首句的“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境揭示了出来。第二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高昂的士气。铠甲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胭脂,色深红。句中用“燕脂”“夜紫”形容战场血迹。军中号角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这两句写守军出兵夜袭敌军的情景。前一句暗示将士们毅然赴战,后一句暗示战争形势严峻。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诗人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雁门太守行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归纳总结战局紧张:雁门太守行战场惨烈:誓死决心:黑云———金鳞开角声———声不起报君———为君死报效朝廷 誓死不悔探究诗歌写作特色叁写作特色 意象新奇,想象丰富而奇特。诗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意象,“黑云”“甲光”“金鳞”“角声”“秋色”“燕脂”“易水”“霜”“黄金台”“玉龙”,合成了凝重悲壮的意境。(1)意象新奇,想象奇特。写作特色 诗人极善于着色,描画出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诗中运用了 “黑”“金”“紫”“红”等字眼,使景物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与悲壮情调相得益彰。(2)设色鲜明写作特色 分别从视觉、听觉等角度,从侧面烘托,构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动有静的战斗画面。突出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使全诗的意境苍凉而悲壮。(3)侧面描写。问题探究(1)黑夜行军,到达交战的地点。接着描写苦寒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也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写唐军将士带着必死的决心,半夜偷袭,奋勇杀敌。说说对本诗“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的理解。(2)这两句诗描写了唐军将士牺牲惨重,被迫深夜撤离,走到易水这个地方,面对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对燕太子丹所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歌》,为报答君主对自己的厚爱,又提起宝剑冲向敌人,甘愿以身报效朝廷。问题探究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