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61855

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教学设计(附教学后记)-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9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4.5,教科,空气,周围,我们
  • cover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一册第四单元的第5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观察、体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 3、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中的困难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头针。学生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用塑料盆代替也可以),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三张32K的废作业本纸,一个干抹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做一个“水下点蜡”的魔术游戏。 ·猜猜关于空气的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人们离开它,谁也活不了。” 【评:利用魔术、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引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 ·播放课件,引出问题。 ·我们来研究空气,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空气的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