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6533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972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课,湖心亭看雪
  • cover
课件23张PPT。湖心亭看雪 张岱文题解读湖心亭看雪“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题简洁、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点明赏雪的地点。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著有《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之后,是张岱小品文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情,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之情。 知识链接———山水小品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偏重于即兴书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 在中国盛行于明清时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课文赏析原文: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②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③。 注释: 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②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③俱绝: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绝,消失。 译文: 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通过听觉写雪。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彻骨寒意。作者此时去赏雪,说明他独特的心境和与众不同的情趣。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作者写文时清朝已经建立但仍旧使用明朝年号,说明在他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抒发了其怀念故国的深情,课文赏析原文: 是①日更定②矣,余拏③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 注释: ①是;指示代词,这。 ②定:确定。 ③拏(ná):撑(船)。 ④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译文: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课文赏析原文: 雾凇沆砀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 注释: ①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②上下一白:上下全白。一,全。 译文: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的。从总体形象入手,写出天空、云层与山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象。课文赏析原文:湖上影子,惟①长堤一痕②、湖心亭一点、与③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⑤。 注释: ①惟:只,只有。 ②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防水的建筑,文中指苏堤。 ③与:连词,和,同。 ④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细微,微小。 ⑤而已: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译文: 湖面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个人罢了。句子分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