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65880

1.1.3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58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3,形的,性质,定的,综合,应用
  • cover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题 第3课时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 数学思考 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菱形性质的探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可活动操作的平行四边形模型(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你能完成下面几个题目吗? 1.如图1-1-72所示,在菱形ABCD中,AB=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余三条边AD,DC,BC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对角线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 (3)若∠ADC=120°,求AC的长. 图1-1-72 2.如图1-1-73所示,在□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菱形.     图1-1-73 添加方式1:_____. 添加方式2:_____.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如图1-1-74,你能用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出一个菱形,使∠A成为菱形的一个内角吗? 图1-1-74 很多学生在课外玩耍的时候经常折纸,学生非常熟悉这一背景,但是他们很少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这一题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菱形的相关判定方法也进行了巩固.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新知 如图1-1-75,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图1-1-75 拓展:若纸条的宽度是4 cm,∠ABC=60°,你会求菱形的面积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与同学交流. 归纳: 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①如图1-1-76,S菱形ABCD=AB·DE,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图1-1-76 ②S菱形ABCD=AC·BD,即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通过拼纸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进一步体会菱形的对称美,并为探索菱形的性质做准备. 2.对菱形性质的归纳是学生对菱形特征的认识,是知识的一次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 (教材例3)如图1-1-77,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 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 cm. 求:(1)对角线AC的长度; (2)菱形ABCD的面积. 图1-1-77 [变式题1] 如图1-1-77,四边形ABCD是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2 cm,AC长为16 cm.求: (1)菱形的边长; (2)菱形一条边上的高. [变式题2]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 cm,一条对角线长为16 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多少? 1.通过例题让学生对菱形的相关性质进行灵活应用,同时学生对于具体的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展讲、教师点拨后基本能形成比较好的解题思路. 2.变式训练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菱形的相关性质.同时对于变式题1第(2)问,学生必须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进而求出其一边上的高. 【拓展提升】 例1 已知:如图1-1-78,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E是AB上一点,且AE=AC,EG∥BC,EG交AD于点G.求证:四边形EDCG是菱形. 图1-1-78 例2 已知:如图1-1-79,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且BE=BF. 求证:(1)△ADE≌△CDF; (2)∠DEF=∠DFE.     图1-1-79 1.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菱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2.知识的综合与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课本P9中的随堂练习 2.课本P9习题1.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