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79154

【备考2020】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10.2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日期:2024-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24352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共产主义,战时,10.25,必修,备考,习学
    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真题速递 1.(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2.“斯大林模式”实行的背景、特点、表现及影响。 是高考必考点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 。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国内外敌人。 3.内容 (1)农业:实行 。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 ”的特色。 5.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消极: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道路。它严重超越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引发农民和士兵的不满。 二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现实原因:“ ”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开始标志: 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1)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在坚持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 。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4.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考点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2.表现:实行 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形成 (1)优先发展 ,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提供资金。 (2)推行农业 ,组织集体农庄。 4.评价 考点精讲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过渡方式 直接过渡 逐步过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运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用和实践效果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典例.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表明列宁( ) 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 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 D.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