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85282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5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 cover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知提示: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解读: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獻;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关键能力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家国情怀,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4.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莫定了良好基础。   5.本课重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学生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教师可以结合教科书中提到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话来分析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同时,这些观点已经大致体现了我国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情景,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曾长期通受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奴役和压迫,独立后仍然面临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的威胁;经济上也遭受不公正待遇,因此,它们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关系,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与其他国家友好合作。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对我国采取外交孤立、封锁与禁运等敌对政策的局势,我国也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与苏联等国建交的同时,我国也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但在美国等国家的挑拨和煽动下,一些国家对我国存在种种疑虑和偏见。为了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我国政府在与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表明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提倡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赞成和拥护。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参加了两次重大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关于日内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