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课 美无处不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微距摄影的相关知识,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 2.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熟知的景物,表现其独特的美感特征。 3.感受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增强愉悦的审美体验,养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微距摄影的拍摄、欣赏、品评活动,认识到只有留心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才会发现美的存在,才会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对微距摄影作品的欣赏交流和微距摄影的实践尝试,感受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 学生通过欣赏不仅从视觉上产生共鸣,而且从作品中体会到摄影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对自然的认识与看法。 学生通过微距摄影实践尝试,发现从不同角度去看平时熟悉的物体会有如此惊喜的发现。同时,学会微距摄影基本的拍摄方法,利用不同的媒材去发现美、表现美。 爱迪生说: “最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心的欣喜与满足。”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用微距摄影的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微距摄影,感受美无处不在。 难点:微距摄影的方法及取景构图。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数码相机。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 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 (1)欣赏微距摄影作品,猜猜拍的是什么? (2)教师: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就用照相机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3)出示课题:《美无处不在》。 2.探究学习。 (1)比较欣赏,初步感知微距摄影。 ①出示四张照片进行对比(两张为平时普通的摄影,两张为微距摄影)。 教师:拍摄同一景物,每组照片中两张照片的拍摄距离有什么不同?哪两张更为有趣、更吸引你呢?你知道这种摄影方式叫什么吗? ②课件呈现文字说明,老师一边作介绍: 微距摄影是一种近距离摄影,它利用镜头的光学原理可以清晰地表现出很细小的事物,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2)初步欣赏,感受微距摄影的魅力。 ①欣赏课本中部分微距摄影作品。 ②欣赏其他微距摄影作品。 (3)学生尝试拍摄。 ①请尝试拍一拍桌面上较小的文具用品。 ②展示拍摄的照片。 ③发现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同学拍出的照片很模糊?有些照片非常的暗?) (4)教师示范。 ①开启微距模式。 教师:同学们如果没有进行微距功能的设置,距离相机小于50厘米内是很难对焦的。所以有些同学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但拍摄的物体很小。而有些同学拍出来的照片够大但是非常的模糊。 寻找到照相机中的花( MF)的标志,按下即开启微距模式。 ②关闭闪光灯。 微距摄影时照相机更容易出现照片发暗、曝光不足的问题,而开启闪关灯又会让被摄物体曝光过度,或者出现难看的阴影。所以拍摄微距时应该关掉闪关灯。 ③双手持稳相机,半按快门对焦。 ④对焦清晰后快速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5)尝试拍摄桌面文具。 ①要求用微距摄影,将文具细节拍清晰。 ②同桌互相观察所拍照片,看看拍得是否清晰,请拍得清晰的同学举手示意。 (6)深入欣赏,了解表现主体的不同方法。 ①面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表现不同的审美意味。(以树叶为例。) ②以荷花为例深入欣赏了解拍摄同一物体的不同取景方法。即应用大小对比拍摄、应用疏密对比拍摄、应用动静对比拍摄等方法突出表现不同的主体。 3.作品欣赏。 (1)教师的微距摄影作品。 (2)同学的微距摄影作品。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 ①用微距摄影拍摄校园中的景物。 ②能清晰拍摄景物,运用不同的对比方法突出表现的主体。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