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94302

14《背影》教学设计+作业与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4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背影,教学设计,作业,答案
  • cover
《背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 1.阅读重点文段,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 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学情分析] 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到记叙性散文的文章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对于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是“生在福中难知福”,所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课堂,而应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学法指导]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2.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3.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母爱、父爱的古诗词。 [学习过程] 复习(贴问题在小黑板上) (1)为什么“父亲”这个称号是神圣的? (2)孩子又不是“书”怎么读? 二、导入,看来,上节课的内容大家掌握的不错,那么下面为了奖励大家呢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让拉巴次仁同学给你们唱首歌吧!大家喜欢吗? ? (学生唱歌:《父亲》)这是一首歌颂父爱的歌曲。不过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难道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吗?当然不是,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含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视频展示课题) 三、介绍作者: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嗯,作者朱自清其人、其文,同学们已经不陌生了,请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师点拨: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介绍得很全面。(屏幕展示作者介绍) 学习生字词: 四、学生听课文录音,完成两个任务: 1.标段序 2.圈点勾画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自主、互助扫清本文的文字障碍。 ??? 检查生字词,齐读两遍。 五.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跳读课文,完成几个任务: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放映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本文四次写到“背影”。 ?? 3.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同学们用笔将原文勾画出来)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2、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第二次。(望父买橘) 齐读精彩片段。 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呢? 最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下面你们就试着读一读,看怎样就能读出那种深挚的爱子之情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