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卷网- 年级册课 四年级上册 课 题 第九课 竖撇 授课教师 课时 一课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软笔适古,硬笔适今”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以“一课一字,一字一得”为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感性实践发现问题,到理性分析解决问题,再到感性实践获得能力的螺旋式提升,使学生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书法的审美和使用价值,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强调提高眼的观察力及手的表现力。本课,在数字化设备的帮助下,通过“摹临复合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再通过“比较法”,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而提高学生手的表现力。 教 学 目 标 任务 目标 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竖撇写法。 高级目标 通过课堂实践,正确、美观地书写“竖撇”与“月”字 三维 目标 技术目标 掌握竖撇时顺入、提行和弧向运笔的笔法。 艺术目标 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主动练习书法。 文化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祖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竖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书写掌握书写竖撇时顺入、提行和弧向运笔的笔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笔墨纸砚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 本人教学特色批注 欣赏 与 导入 5分钟 课前三分钟展示:李俊杰讲王羲之及有关他的故事 1.学生自行准备,学生讲完后,和其他同学交流评价。 2.欣赏作品时,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字帖?(《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整幅作品结体圆满,显得雍容典雅。) 一、欣赏与导入: 1.出示“月”字的不同字体形态: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最先出示甲骨文的月字,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2.汉字的书写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其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3.欣赏“月”字体形态后,让学生在米字格纸上写一写你记住的书体,写完后找3名学生介绍自己写的是哪种书体?(学生书写的同时老师板书“竖撇”) 4.把楷书的“月”放大,用红线标出竖撇,今天这节课学习竖撇的写法,竖撇是撇画的一种变化写法。(板书:9 竖撇) 1.三分钟演讲渗透了书法文化,学生了解了王羲之,听了他的故事,产生了学好书法的决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运用“月”字的演变过程导入,使学生感受汉字的千年发展过程,感受到汉字不同形态的美。通过写一写,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了汉字的的演变 新知 传授 与 讲解 示范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竖撇书写要点 1. 引导学生观察原碑帖“月”的竖撇 出示:月字几笔写成?第几笔是竖撇?用红线标出 仔细观察:“月”字中的竖撇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竖撇的上部类似竖画,下部逐渐提笔出锋,中下部稍向左弯曲。 2.引导学生观察米字格中“月”的竖撇 出示: 仔细观察并思考: (1)书写“月字的竖撇从哪儿起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