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97185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4 身高的变化-详细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3987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4 身高的变化 / “身高的变化”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两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通过创设身高变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方面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选择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必要性。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的身高变化。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教材在引导学生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后,又安排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这一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在“试一试”中,通过对两个班10名同学的身高的比较,综合利用“分段整理数据”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组整理数据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中所蕴含的信息。 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选择合适的比较量(如平均数)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区别。 4.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 【重点】 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预测。 【难点】  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区别。 第/课时 身高的变化 / /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3.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描绘复式折线统计图、读图分析数据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 【重点】 根据两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及合理预测。 【难点】 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每人统计班级中男、女生各1名1~6年级身高数据。 / / 1.填一填。 已经学过的统计图有(  )、(  )、(  )。条形统计图又分为(  )和(  )。 2.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01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南 京市和北京市的气温情况 / 【参考答案】 1.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2.5月1日至5日,南京市气温比北京市高,而到了5月6日,南京市气温比北京市低,5月7日南京市气温上升,北京市气温下降,南京市气温高。(答案不唯一) / 方法一 1.谈话导入。 师:为了检查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学校每年都要进行体检,同学们还记得体检的项目有哪些吗? 学生根据实际自由回答。 师:测量身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医学专家把人的生长发育分为两个阶段,1~10岁是第一阶段,11~20岁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属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要随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学校每年都要测量同学们的身高,数据要上报到教育部,成为国家掌握青少年身体素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数据。 2.引入课题。 师:身高变化对同学们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身高变化中的知识。 出示课题:身高的变化。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测量身高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方法二 1.创设情境导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主题图。 / 师:同学们在做什么?(测量身高)同学们每年体检都要测量身高,在测量时你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