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08060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12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答案
  • cover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预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与一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 ”; 2、“经互会”的作用:克服了 国家战后经济困难,也将各成员国纳入 的轨道; 3、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 对这些国家进行改造;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 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①批判 个人崇拜;②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2、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 3、 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上推行“ ”。 4、 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 5、 苏联模式的表现:国民经济 发展:①苏联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了 方面;② 发达,农业、轻工业落后。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80年代苏联的改革者: ; 2、戈尔巴乔夫:先改革经济,效果不佳之后改革 。(“公开性”、“多元化”); 3、80年代末,东欧政局开始动荡,东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 的变化(政治上施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施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4、 年,苏联解体,标志 终结。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经互会”: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互会作用: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中苏友好同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改革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图片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年): 改革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结果: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改革内容:首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加盟国分离趋势加剧。 三、东欧剧变 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成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东欧剧变表现: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四、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习题 1、下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罗马尼亚D.匈牙利 2、东欧剧变发生在( ) A.1985年B.1989年C.1991年D.1995年 3、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C.勃列日涅夫 D.赫鲁晓夫 4、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德国统一 C.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 5、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经济困难严重 B.各国更改国名 C.社会制度变化 D.执政党丧失政权 6、苏联的解体是在( ) A.1985年B.1989年C.1991年 D.1995年 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 ) A.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 B.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已是发展的中心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