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254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

日期:2024-05-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9次 大小:4112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
  • cover
必 修 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实验材料: 豌豆 。它作为杂交实验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杂交方法:确定父本和母本→母本(花未成熟时)去雄 、套袋→人工授粉(花成熟时)、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1)杂交过程与实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 F2:高茎∶矮茎= 3∶1 (2)特点: ①F1只表现出 显性亲本 性状。 ②F2出现 性状分离 ,且分离比为 3∶1 。 2.建立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 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2)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 成对 存在的。 (3)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 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 配子 中。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目的:检验F1的基因型。 (2)方法:测交,即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 (3)预期结果:高茎∶矮茎= 1∶1 。 (4)实验结果:高茎30株,矮茎34株,性状分离比接近1∶1,说明F1的基因型为 Dd ,也证明孟德尔的解释是科学的。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现代解释)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 成对 存在,不相 融合 。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5、基本概念的比较与理解 .性状类型 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 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 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基因类型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如D和d)。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如d) .交配类型———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传粉。 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正交和反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为正交,则甲作母本、乙作父本为反交 .个体类型———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等) 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等)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过程与现象 从F1的表现型来看,说明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其中 黄色 对 绿色 是显性,圆粒 对 皱粒 是显性。 在F2中, 黄色圆粒 和 绿色皱粒 是亲本型, 占F2的 10/16 ;黄色皱粒 和 绿色圆粒 是重组型, 占F2的6/16 。 对F2的两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黄色∶绿色=(9+3)∶(3+1)=3∶1,圆粒∶皱粒=(9+3)∶ (3+1)=3∶1,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说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 基因分离定律 的基础上形成的。 2.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不同对的 遗传因子 可以 自由组 合 。因此F1可形成四种配子:YR、Yr、 yR、yr ,且四种配子的比例为 1∶1∶ 1∶1 。受精作用形成合子时,四种雄配子 与四种雌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这样F2有 16种组合,共9种基因型(见前面的表格)。 3.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实验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控制不同性状的 遗传因子 的分离或组合是 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