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739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7536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课
  • cover
(课件网)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寓 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全书26卷,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作家作品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标题作用 标题作用 (1)起线索作用 《皇帝的新装》 (2)慨括主要内容 《女娲造人》《动物笑谈》《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咏雪》 (3)交代写作对象 《春》《植树的牧羊人》《猫》《狼》 (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 再走一步》《天上的街市》 《蚊子和狮子》 (5)新颖、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 《太空一日》《大自然的语言》《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喂———出来》《死海不死》 (6)文眼;点明中心(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 (7)象征意义、双关 《爸爸的花儿落了》《心声》 点明写作目的:《纪念白求恩》《诫子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交代地点和范围。 《陈太丘与友期行》:概括交代故事的起因 《芦花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原则: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方法: 文言文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从井里打水浇地 等到 打井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疏通文意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 道之,闻之 于宋君。    听到 谈论 使听见 向、对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国都中的人 疏通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派 向 回答 劳动力 在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疏通文意 求闻之 若此, 不若无闻也。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像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 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1)及其家穿井 (2)丁氏对曰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1)闻之于宋君( ) (2)得一人之使( ) 文言积累 2、词类活用 及 对 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知道 动词用作名词,使,劳动力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定语后置标志 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被 介词,在 文言积累 闻 3、一词多义 之 于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的内容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 寓言 宋人丁氏打了一口井,趣说成“穿井得一人”,国人以讹传讹,国君派人问丁氏,才弄清了真相。 以讹传讹。 整体感知 人事果 本文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 (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 (3)丁家人答道,“得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