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本单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本单元共两课,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从为什么宪法至上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从怎样坚持宪法至上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 第一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感悟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第二课从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宪法,促进宪法的实施。只有坚持依宪治国,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秩序,才能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权的目标。 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角度去组织教学,从而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除此之外,要寓抽象的概念、法理、法条于具体的宪法事例和情景材料,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项目一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材分析 本课时位于教材第一课第一站,是开篇之作,是对应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而设置的。本课时通过学习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作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感悟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教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通过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课时的设置,让学生感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从而增强其宪法意识,促使其维护宪法权威。 学情分析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宪法的了解相对偏少,对于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认识匮乏,对宪法对人权的相关规定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宪法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道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掌握相关人权的内容;了解我国为保障人权而采取的措施。 素质能力目标: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权利。 价值取向目标:增强公民意识、宪法意识,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积极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阅读课本小眉的周记,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 重点思考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 学生回答:1.人民很重要。 2.国家机关要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过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国家印象的外在典型代表“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和场所”出发,思考国家、人民,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重点解决,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识新知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5.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针对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总体把握课本基础知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掌握课本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质难解疑 板块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对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探究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问题:“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请你谈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