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36465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899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 cover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的表现、标志、理解其意义及其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看实物插图和问题,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们怎样获得食物?假如你是一个原始人,你仅仅只靠在野外采集的果实,和捕捉的动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自己种植作物。本节课要讲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 2、产生时间:距今1万年左右 3、产生过程: 在漫长的生存实践中,先民们发现了植物籽粒能发芽结果的现象,尝试种植,还将一些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原始农业就这样逐渐产生。 4、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有: ①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 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③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5、标志和意义: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义:我们的祖先先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1、时间: 距今约7000年 2、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3、原始农业:农具:磨制石器、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有耒(lěi 杈)、耜(sì 锹)、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 农作物:水稻 4、房屋: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的边缘。约7000年前,这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干栏式的建筑,房屋稳定牢固、通风、防湿。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会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 耒耜 4.农耕作物:粟 5.原始饲养业:猪 狗 6.居住: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绘有这类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本课小结: 有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生产就多了,捕获的动物吃不了,于是出现了原始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