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38688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46663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第一章,第二,运动,2课时,公转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 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重点 四季的交替、五带的形成。 难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在不同季节里的同学们穿着不同。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 1.四季的成因 出示参考问题: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地球倾斜着自 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观察地球的公转图: 由于地球斜着身子公转,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来暑往,于是就产生了四季。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要求学生明确以下问题: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说一说地球公转的方向、特征和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月份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春分 赤道 3月21日前后 3、4、5 春季 秋季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6、7、8 夏季 冬季 秋分 赤道 9月23日前后 9、10、11 秋季 春季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12、1、2 冬季 夏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昼夜平分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昼夜平分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观看视频:复习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小结: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正午太阳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四季的变化。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照射情况相同吗?,地面冷热状况一样吗? 温度带划分的依据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划分 [教师]出示参考问题: 地球上五带的名称及界线分别是什么? (3)五带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南温带无阳光直射现象,四季分明,赤道有阳光直射现象。 (3)中国陆地大部分位于哪一带? 气候变化最明显的是?家乡位于哪带? 椭圆形公转位置不同,直射点不同,并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在黑板图上就以上问题填图。 通过读图,加深对地球公转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绘图、填图,进一步理解五带的分布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规律、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情况。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面获得的太阳 一年中白昼时间的长短变化 光热的多少不同 四季交替 五带的划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春 夏 秋 冬 新知导入 在不同季节里的同学们穿着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