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40016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求和(解题课)课件(16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382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ppt+,16张,课件,解题,求和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列求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关注公比q是否为1; ②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分拆;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结合转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意识,从而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二、 教材重、难点 数列求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前面已学习了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公式,常用的数列求和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直接用等差与等比求前n项和的公式法;2.折项或并项求和法;并项和裂项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本节课是第一节数列求和的专题解题课,从而分析变换通项以及用局部和整体的思想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 、教学方法、手段 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 、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班级是高二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充分暴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指导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 (1)自主性学习法,(2)探究性学习法,(3)巩固反馈法, 六、 板书设计: 数列求和(一) 例题解答板书 演练 1.并项求和 (类型) 例1,2,3: 变式 2.裂项求和 (类型) 例4: 变式 总结: 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1 复 习 引 入 (一)复习提问: 1.对一个数列我们应关注它什么?(教师提问) 2.学生回忆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求和方法: 倒序相加法 错位相减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二) 自我检测题: (1) (2) 1+3+5+…+(2n+1)= 复习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中易忘讨论公比是否为1 (2)中易错项数 如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 2 课 题 提 出 题型一典型问题剖析 〖例题引入〗〖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问题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问题二:数列各项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数列该如何求和? 问题四:你又遇到了哪些困惑?该如何解决? 变式(1) 设Sn=1-3+5-7+9+……+(-1)n-1(2n-1), 求Sn 注:变式(1)让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五:该类问题可有一定的规律? 主要是让学生关注数列的通项,进一步理解通过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析3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拆项求和与并项求和的意识, 较分析(一)( 二)在项数为奇数时思考应留下哪一项以及处理方法 归纳规律:符号数列的一次函数型形成相邻项合并成为常数列。 有一次函数型过渡到二次函数型,同样处理方法观察结论的区别并加以归纳 变式(1)与 变式(2)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变式: 公比为负数的等比数列 规律方法总结 方法: 类型: 注意事项: 给出符号数列的本质认识—分段数列,一般的分段数列又该如何处理? 学生合作探究,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并在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针对若干并项求和进行系统分析建构知识网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